题记:
每逢12月3日的“国际残疾人日”和12月5日的“国际志愿者日”,都是助残社会组织与志愿者们关注和纪念的日子,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无法团聚交流,但静默的时候却可一同回看“陪伴式成长”的生命力。
值此双纪念日,绿星之家在12月1-4日特推出三篇助残日记,一篇人物专访,展现残障人士的“韧性”,展现志愿者们的“奉献”,展现助残平台的“懂你,陪着你……”
帮助他时,发现一个柔情硬汉
——济南大学新野志愿者沉浸式助残日记—王磊篇
作者: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 安柯迪 陈靖宇 晏逸凡
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王磊讲述心路历程
绿星之家工作人员教志愿者包水饺
志愿者小安在包水饺也象在捧起小兔子
志愿者在为王磊家的小妞儿指导功课

济大新野会旗再次在万德残友心田飘扬
2022年10月30日,深秋10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的志愿者陈靖宇、晏逸凡、刘纹会在组长安柯迪的带领下赴万德街道绿星之家开展沉浸式助残体验,他们走进王磊的家中,细心观察,用心体会健全人王磊“突然”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发现他很多时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更多时候他又是一个帮助别人的人,他是一条硬汉,充满柔情!
助残初体验——走近轮椅战士王磊
我是济大新野助残项目组的陈靖宇。
任何的事物只有深入其中去,才能探究其理——这便是格物致知。
对于“绿星之家”的向往,最初是来自于例会上樊胜鑫同学的描述中,残友们自强乐观的精神在吸引了我,所以在深秋10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来了。
来之前我在担心能不能和服务对象打成一片,能不能和联络我们的侯老师交流顺畅,能不能给涉残家庭的孩子们带来帮助,这些担心和顾虑都在侯老师的热情接待和帮扶对象的真诚交往中烟消云散了。
王磊大哥给我们讲述他车祸致残后的心路历程,特别是他加入绿星之家后积极的转变,他发现比他强的人有,比他弱的人更多,他不但接受帮助,还腾出精力来助人,为此他发起成立了蓝鲸救援队,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他是一位普 通的残障人,但又是和命运硬刚的逆行者,他是我心目中的轮椅战士!
信念——支撑他成为助人天使
我是济大新野助残项目组的晏逸凡。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沉浸式助残,之前很少接触残友,心情很是紧张,为此我提前做了很多预设。
今天我们要到王磊大哥家体验残友的日常,并给他的女儿和同学辅导功课。
通过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到,王磊大哥因车祸致残后,以轮椅代步,面对巨大的人生打击,他消沉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与命运抗争,他认为即使残疾了,也要像健全人一样活着,甚至要活得更好。
绿星助残工作者的介入,使他的有了更多改变和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他交往了更多残友,掌握了电商技术,为四邻八乡的机手们寻找挖掘机适配件,更重要的是借助残健交流,他悟出“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真谛——大家只有通过自助和互助,才能营造出和谐美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成为他后来创办蓝鲸救援队的初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凭借着这一信念,他由弱变强并成为助人天使!
透过烟火日常看见一个幸福的家
我是济南大学新野助残项目组的一名负责人安科迪。
在接手助残组之前,志愿者们常去绿星之家辅导涉残家庭子女学习(后因疫情终止),参与沉浸式助残还是第一次,周六早上,我们四人启程前往,昨天晚上我就在床上思考明天该怎么办,该怎么交流,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担心无意间伤害到服务对象和孩子,越想就越睡不着。
但当看到以轮椅代步,脸上带着洋溢着微笑的王磊大哥时,我紧绷的心弦顿时轻松若云。
我们面对面座谈,王磊大哥缓缓道出致残后在绿星助残工作者的协助下取得的新进展,在绿星之家的鼓励下,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筹建起济南蓝鲸救援队,成为不领薪酬的队长,他指挥救援过汽车馈电,挖掘机抗洪抢险,疫情紧张时指导队员对公共场所消杀,他还带队寻找走失的老人和逃进山谷里的羊群……
所有活动经费都是自筹,不收取服务费用,当他谈到救援与助人时,他的眼里充满光明,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雷锋”精神在发展和延续!
中午我们一起包水饺,水饺是山东人的日常饮食,但在山东人的心思意念里,只有招待亲朋好友才擀面皮包饺子,这让异乡求学的我感到了阵阵暖意,仿若置身于故乡的亲朋好友中,作为南方人的我也是第一次和面和包饺子,第一次吃糖饺……饺子各式各样,饺子格外香,心情惬意又快乐!
午饭后我们和孩子们拉呱并辅导他们功课,孩子们非常好学,良好的态度让人们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一股脑塞给他们。
愉悦的时光总是飞快,不觉间已到了返程时刻,挥手告别时觉得没住上几天真是遗憾。
我们在王磊大哥家,透过烟火日常看见一个幸福的家,温馨又充满希望!